
作者 |欧雪编辑|袁斯莱硬氪获悉,精密金属掩膜板(FMM)企业浙江中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菱科技”)近日完成4亿多元C轮融资。我们总结了本轮融资信息以及公司的几个亮点: 融资金额及投资机构 融资轮次:C轮 融资规模:超4亿元,目前国内FMM行业最大单轮融资 领投方:深创投(工信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载体)(公司第二大股东) 后续投资方:中建投、亿达资本、粤财、中科创兴、创投、苏州创元等 资助目标:50%用于研发,其中推动FMM产品差异化、因瓦金属超薄带材(因瓦合金)国产化、光伏及半导体新业务拓展; 30%用于G8.6代FMM产能扩张及海外市场布局; 20%作为流动资金及IPO储备金 历史融资:累计注资超过9亿元 公司成立基本信息:2020年9月 注册地址:浙江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园 模具技术亮点:硬氪获悉,FMM就是oled屏幕爆款过程中的“像素模具”。它通过微米级孔实现RGB发光材料的精确去除,直接决定屏幕的分辨率、良率和显示质量,以及屏幕终端的功耗和发光寿命。这是AMOLED产业链的“卡脖子”关键夹具。 “中菱科技”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拥有日本禁止在华销售的20μm FMM产品的产能、100%国产殷钢原材料供应链、以及G8.6代技术和装备的实施能力。产品可覆盖从可穿戴设备(小尺寸)到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车载屏幕(中大尺寸)的所有场景。第二阶段主要设备(G8.6 FMM转曝光机)(来源/企业) 目前,“中菱科技”20μm厚度的FMM已实现规模化量产。该规格完全匹配可碎需求,支持包括小米17 Pro Max(首款真RGB OLED高PPI手机)在内的多款旗舰终端产品的量产。市场规模 据业内人士分析,全球FMM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,其中90%以上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。特别是中国禁止销售20-30μM超薄规格和G8.6代高世代产品让我国目前还在加大投入的超过6000亿的amoled产业无法达到高端成就。随着AMOLED向“中大尺寸”(如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、车载屏)升级,G8.6代线成为新赛道,FMM国产替代空间很大。公司业绩“中菱科技”营收从2022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数千万元,2024年营收将突破1亿元。预计到2025年将翻一番,年均增长率接近600%。从营收来看,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已变为盈利亏损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“中菱科技”占国产FMM零部件的60%以上。公司已通过京东方、维信诺、CS等国内所有主流AMOLED面板厂商验证并批量供货OT、天马微电子、合辉光电、慧科等以及极氪科技。团队背景 “中灵科技”核心团队是一支“下游客户科技创业团队”。其成员大部分来自国内一线半导体面板厂和金属原材料企业,覆盖了“因瓦材料研发-OLED像素设计-微米级刻蚀-量产测试”的全链条。 “中灵科技”创始人徐华伟拥有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。他是我国显示行业第一批技术人才之一。曾就职于NEC SVA、京东方、天马微电子、维信诺,现任维信诺集团V2/V3基地高管。副总经理苦苦思索:作为市场颠覆者,“中菱科技”该如何被打破?日本长期垄断?我们采取“高举高打”的策略。从我们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一成立,就决定同时攻破这三座大山。在技术方面,我们一直致力于本土化半导体行业的工艺思路,化解FMM工艺因素,将产品设计从客户终端的技术需求中解体,打破工艺黑链,实现产品的高技术价值;在业务方面,我们必须建立足够大的生产能力,让客户相信即使DNP的供应被切断,我们也能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。这是一个困难且唯一的选择。硬氪:目前FMM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痛点是什么?赵明轩:行业正在向“尺寸更大”和“厚度更薄”两个方向快速发展。一方面,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等中大尺寸OLED渗透加速,带动G8.6代FMM需求;另一方面,终端对显示效果的要求将不断提高,推动我们的产品向18微米甚至更薄方向发展。这就是我们提出《中令法》的原因。从行业痛点来看,目前最大的痛点是物质自主。因瓦材料技术门槛高、市场规模小、供应链风险大。例如,日本DNP正试图通过专利诉讼等方式切断德国原材料对我国新型FMM产业的供应。因此,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材料国产化,这不仅是打破垄断的关键,也是保证产业链安全的关键。硬氪:材料似乎很重要。还是目前国内殷钢材料的水平?赵明轩:国产材料在FMM主要需求指标上已经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材料,但在生产稳定性和厚度均匀性方面仍然存在差距。目前,第产能厚度达到30-35μm,优于德国材料的40μm,但比日本材料的25μm厚。不过,经过四年多的材料开发迭代,改进路径非常清晰,预计明年能够在25μm上重复。国产材料的天花板很高,未来成本可以降低30-40%。采用国产材料制造的产品FMM良品率也有望突破60-70%,进入常规制造水平。国产殷钢材料说明:G8.6大宽幅产品和G6产品(图片来源/公司) 硬氪:“中菱科技”的主要技术障碍在哪里?赵明轩:我觉得是我们整个链条的独立能力。首先是材质部分。与太原钢铁等3家钢铁企业联合深入研发,实现国产化殷钢材料,不仅解决了供应链风险,同时也解决了质量和成本问题。二是工艺过程。我们开发了独特的材料检测和筛选技术以及高纯度材料改性工艺。即使使用质量较差的德国材料,在整个修复过程的困难条件下,我们仍然将FMM良率从工业的20%提高到40%以上,最高批次达到70%。第三是设计方面。我们从终端(如手机)的显示需求出发,进行了FMM的设计以及殷钢原材料规格流程的控制。这是面板行业带来的独特视角。中灵科技与友商科技对比(图片来源/商家) 硬氪:公司在产品、技术、市场、业绩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是什么?赵明轩:从产品技术上来说技术上,我们计划在2026年推出18μm超薄FMM产品,这是最高量产规格。我们都知道半导体行业有“摩尔定律”,FMM行业也有。中菱现提出“中菱定律”的概念——未来FMM产品将以每1至1.5年将FMM厚度减小1至3μm、像素间距减小1至2μm的速度不断迭代。目前,公司18微米产品已进入制样阶段,预计未来将实现量产。在产能建设方面,我们拥有两条生产线,二期生产线的扩容产能将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逐步释放,随着市场的扩大,我们预计将占领国内FMM市场50%以上的份额。同时,我们将从2025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,重点关注用于三星、LG等国际面板厂商的供应链。我们认为海外市场是一个相对具体的投资方向。公司突破20μm超薄产品量产,进入18μm产品开发状态后,实际上已经有一些海外公司与我们联系了。业绩预期方面,预计到2024年公司今年营收将增长一倍以上,预计到2027年体量将达到近10亿。在新业务布局方面,我们依托超薄精密金属加工技术,向半导体、新能源领域拓展。具体来说,在光伏电池的印刷材料方面,我们采用了类似FMM的工艺,可以帮助客户节省20%到30%以上的银用量。目前我们正在打造相关上下游产业链,预计新企业将逐步启动投资并量产2026-2027 年。 20μm超薄FMM微平台侧视图(图片来源/公司)投资者思考深创投(本轮领投方)表示,OLED用FMM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,直接威胁我国产业链安全,是国家基金投资支持的一大方向;中菱科技是国内首家打破这一垄断,实现FMM对当前最高端六代OLED面板线国产化的企业。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突破20微米高端FMM并实现原材料自给自足的FMM公司,其团队拥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差异化升级的潜力。也是最有希望在高端产品上超越日本企业的目标。深创投(中岭项目)投资总监袁波表示:“‘m’的全链条自主能力“材料-工艺-产品”不仅使中菱巩固了目前国内替代成果,也是我公司未来在高端FMM领域第二次下注的重要原因。这是我们公司成为第二个赌注的主要原因。”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或视频,如有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